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 > 一边是通胀率加速,一边是国债收益率创新低 结果会是啥?

一边是通胀率加速,一边是国债收益率创新低 结果会是啥?

全文导读

联储上一次慌不择路地降息还是在2007-2008年期间,然后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准备好迎接美联储在惊慌失措下再一次降息了吗?联储上一次慌不择路地降息还是在2007-2008年期间,看看

联储上一次慌不择路地降息还是在2007-2008年期间,然后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准备好迎接美联储在惊慌失措下再一次降息了吗?联储上一次慌不择路地降息还是在2007-2008年期间,看看当时美国股市是怎么走的?

3月3日美联储在惊慌失措之下突然降息50个基搞得人心惊胆战,已成惊弓之鸟的金融市场立马就泻了。美国三大股指的跌幅均在3%左右,各期限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全面下挫。

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从联储宣布降息前的1.13%猛跌至0.935%的日内低点,最后收在1.02%。债券收益率下跌,意味着债券的价格在上涨。在盘后交易阶段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再次跌破1%,最新报价为0.997%,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于InveSTing.com网站。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 1个月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就在几乎一瞬间掉了34个基本点,从美联储慌乱降息决定宣布前的1.45%掉到收盘时的1.11%,落在联储为联邦基金利率新设定的1.0%-1.25%波动区间的中间。

3个月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从降息前的1.20% 跌至0.95%,0.95%的收益率意味着市场预期在该国债将于90天后到期之前联储还会降息一次。

2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跌至0.72%,为今天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上最低的点位,3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下跌2个基点至1.64%的纪录新低。

下图显示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变得越加不堪,黑线代表昨天的收盘点位,红线代表今天,曲线上最左侧的数据点为1个月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最右侧的数据点为3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

当前,几乎整条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水平均低于被严重篡改和人为压低了的美国通胀率指标,即联储最喜欢使用的“美国消费开支物价指数的核心值”,当前该指数的最新值处于1.6%的低位。同时,整条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水平还远低于克利夫兰联储发布的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的中位数——2.9%。

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的中位数是根据美国消费物价指数进行再加工编制成的,目的是揭示美国物价上涨的总体性趋势变化,但在编制过程中是去除了物价增速过高及过低的数值,这些极端的数值通常是由于临时性因素造成的。

总的来看,在通胀增速加快的同时国债收益率水平却在下跌说明市场缺乏信心,且认为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会进一步下行,因为金融市场上一旦出现进一步的恐慌会迫使联储的反应升级,把利率水平降得更低。

在降息之前买进美国国债降息后卖出的投资者赚了一把快钱,尤其是用加杠杆方式叙做的话。

但是国债收益率水平的降低对于形形色色的固定收益投资者来说是个利空,投资者不得不将其他债券到期后收回的现金流买入收益率很低的新债。美国固定收益市场的总规模为40万亿美元,其中有美国国债、银行存款产品、投资级公司债、市政债券、资产质押债券等。

大部分固定收益品种的收益率水平如今已低于以消费物价指数的中位数为代表的美国通胀率,说明其所提供的利息收益已无法补偿通胀给投资者的本金带来的购买力损失,这些固定收益品种的新买家所获得的利息收益现金流,被联储的货币政策搞得越来越不值钱。

因此,投资者可以投资仍明显高估的美国股市,指望能获得微薄且不稳定的股息收益,要么就看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胆色,买福特公司的股票持8%的分红,其难度好比站在危崖边上往下看。股息会被下调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这些指望股票分红能带来高回报的固定收益投资者,有很大的概率会见到自己的本金因股价下跌而遭受的损失远超通胀的侵蚀。

至于美国股市对联储慌乱之下50个基点降息的反应,按说降息让股市大涨才对,但实际上却让股市大跌了近3%,这意味着联储内部会更加恐慌,天知道股市在看到联储慌了之后会怎么走。

历史上是有先例的:

联储在2007年末开始调降政策性利率的水平并在2008年危机期间开始清仓大甩卖式的降息,之后发生了啥?雷曼公司倒闭了,然后所有人都在股市上输了个精光。

39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一边是通胀率加速,一边是国债收益率创新低 结果会是啥?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waihui/86612.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眼下,美元遭遇全线抛售: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现货黄金技术走势前瞻

下一篇:美联储褐皮书48次提及新冠肺炎 黄金、欧元、英镑、日元及原油日内技术点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