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 > 2025年废铅蓄电池回收率将达70%

2025年废铅蓄电池回收率将达70%

全文导读

随着铅蓄电池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储能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我国铅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快速发展。铅蓄电池报废数量大,再生利用具有很高的资源和环境价值,但废铅蓄电池来源广泛且

随着铅蓄电池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储能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我国铅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快速发展。铅蓄电池报废数量大,再生利用具有很高的资源和环境价值,但废铅蓄电池来源广泛且分散,部分非正规企业和个人为谋取非法利益,导致非法收集处理废铅蓄电池污染问题屡禁不绝,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1月22日,《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正式公布,方案重加强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铅蓄电池生产和再生铅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2025年回收率达70%

方案提出将完善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管理制度,支持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和再生铅企业建立正规收集处理体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收集处理违法犯罪行为。根据环境风险、收集处理客观条件等因素,分类合理确定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管控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开展全生命周期治理,完善联合奖惩机制。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99号)的相关任务要求,整治废铅蓄电池非法收集处理环境污染,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高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处理率。方案提出,到2020年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40%;到2025年,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70%;规范收集的废铅蓄电池全部安全利用处置。

完善废铅蓄电池收集体系

方案提出将建立铅蓄电池相关行业企业清单。分别建立铅蓄电池生产、原生铅和再生铅等重点企业清单,向社会公开并动态更新。对列入铅蓄电池生产、原生铅和再生铅企业清单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两次清洁生产审核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五年。制定发布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落实生产者延伸责任。

充分发挥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再生铅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回收企业依托生产商的营销网络建立逆向回收体系,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进口商通过自建回收体系或与社会回收体系合作等方式,建立规范的回收利用体系。

下一步将完善配套法律制度。2019年前完成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及废铅蓄电池收集许可制度;修订《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完善转移管理要求;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提出豁免管理要求。同时,将开展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为探索完善废铅蓄电池收集、转移管理制度,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对未破损的密封式免维护废铅蓄电池在收集、贮存、转移等环节有条件豁免或简化管理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的收集处理体系。

强化再生铅行业规范化管理

此次方案将严格废铅蓄电池经营许可准入管理。制定并公布废铅蓄电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修订《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严格许可条件,禁止无合法再生铅能力的企业拆解废铅蓄电池。

将再生铅企业作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点,提升再生铅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涉废铅蓄电池企业违法犯罪行为,对再生铅企业税收执行情况进行日常核查和风险评估,对涉嫌偷逃骗税和虚开发票等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开展税务稽查。

在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方面,将实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推动实行统一的编码规范,建立健全督察问责长效机制。

鼓励公众参与,开展废铅蓄电池环境健康危害知识教育和培训,广泛宣传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的相关政策,在机动车4S店、汽车整车维修企业(一类、二类)、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企业、铅蓄电池销售场所设置规范收集处理提示性信息,促进正规渠道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率提升。鼓励有奖举报,鼓励公众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对非法收集、非法冶炼再生铅、偷税漏税、生产假冒伪劣电池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由于价格较低、性能稳定等优点,铅蓄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储能等领域。“我国每年产生的废铅蓄电池数量超过330万吨,其使用量与废弃量仍在逐年增加。”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规范有效的回收体系,正规回收比例不到30%。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京津冀蓄电池环保产业联盟等机构此前一项联合调研显示:京津冀地区废铅蓄电池回收80%掌握在非法社会源渠道,正规电池生产企业回收量非常小,正规再生铅企业80%的原料也来自非法渠道。

每年近16万吨铅由资源变污染

由于不规范的回收行为,没有使用完善的环保设施,大量废铅蓄电池被随意拆解处置,致使大气、土壤和水源污染。“不规范的回收行为不仅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们的健康,还造成废铅资源严重浪费和国家税收的流失。”张天任说。

据统计,我国部分采用先进装备和工艺的优势企业,铅回收率高达99%以上,超过发达国家铅回收98%的水平。但非法冶炼的“三无企业”却综合利用率低,一般仅有80%—85%,最高不超过90%,致使全国每年约有近16万吨铅在非法冶炼过程中流失,成为污染源以及人们健康的严重风险源。而非法回收、冶炼的蓄电池利益链,还造成每年税收损失近150亿元。

不担环境成本致“劣币驱良币”

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40%;到2025年,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70%;规范收集的废铅蓄电池全部安全利用处置。

张天任说,铅蓄电池回收主要由市场利益驱动,缺乏技术回收规范。在一些人口密集地区,废铅蓄电池成为再生企业争先竞价购买的资源。一些非法地下再生企业“高价”抢购,导致正规再生企业“缺粮”的尴尬局面。非法处理的企业由于没有污染处理成本,反而能提高原料收购价格而获得更大的竞争空间。

铅蓄电池中70%的成分是铅,具有较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目前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价格约为9000元/吨,冶炼出售的铅锭价格超过18000元/吨。非法回收、拆解和冶炼企业由于没有环保投入,每出售一吨铅锭的利润超过2000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铅锌分会副理事长马永刚说,因为成本低,非法企业往往在回收电池时抬高价格,出售铅锭时压低价格,使正规企业“两头”受挤压。

破除回收和流通的污染困境

为促进电池行业绿色发展。“十二五”以来,原国家环保部、工信部先后对铅蓄电池企业开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专项治理,目前通过工信部《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骨干企业仅132家,全国铅蓄电池企业数量已由2012年的1749家减少至300家左右,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在电池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

废铅蓄电池非法拆解后,酸液中含的铅会泄露在环境中,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业内人士介绍,通过国家的专项治理后,目前我国大中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相继导入绿色生态设计,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如对环境有影响的含镉、含砷铅蓄电池被全面淘汰;污染物易外泄的开口式电池被阀控式密封新型电池所替代。并通过技改和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造装备,避免电池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以降低资源损耗和环境风险。

当前,我国铅蓄电池产业的污染80%集中在回收和流通环节,而废铅蓄电池回收与废家电等回收存在类似的困境。马永刚等专家认为,应完善废旧铅蓄电池仓储、回收、运输等细则,建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等。

张天任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污染风险的监管力度,依法打击非法回收废铅蓄电池、非法铅再生冶炼及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清查、处理电池消费税征缴过程中的偷税逃税违法行为,为规范的铅蓄电池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

 

》点击查看详情

52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2025年废铅蓄电池回收率将达70%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12159.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SMM沪锡快报】沪锡价格盘整 成交一般

下一篇:2月15日天津锌现货快讯:下游陆续复工 成交稍有回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