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 > 未来中国经济的重心在哪里?

未来中国经济的重心在哪里?

全文导读

最后,从三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看,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战略,主要想通过纾解北京的人口和非首都功能,如设立雄安新区和把市政府迁到通州。而现实问题是,北京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最后,从三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看,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战略,主要想通过纾解北京的人口和非首都功能,如设立雄安新区和把市政府迁到通州。而现实问题是,北京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0%,而服务业的产业链通常不如制造业长,故辐射力度有限,虽然可以起到纾解北京城市压力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就是在珠三角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与香港、澳门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提升该区域的国际化程度,促进珠三角的金融开放。目前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国内所有城市中最高的,如果金融业规模也能做大,其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

相比之下,上海的战略地位与其他两个区域相比更为重要。首先,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城市;其次,上海又是长江经济带上的核心城市,其发展极的辐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我们从国家赋予的上海战略定位上也可以略见一斑:国际金融、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全球科创中心。

上海预期是2020年实现金融、经济、贸易和航运四大国际中心的目标。据商务部统计,尽管自2015年以来上海实际吸收外资呈现出见顶迹象,外商投资项目签订合同项目也出现单边回落。但2018年,上海实际吸收外资出现了回升,合同项目数量大幅上升,较上年增长了42%,为历史高

世界银行集团发布了《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从上期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首次进入前50。其中,上海作为样本城市,权重高达55%,对排名提升的贡献巨大,也有利于国际经济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上海除了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大城市中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外,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也将成为它未来经济的一大亮点。上海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0.2%,说明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上也充满潜力。

不久前,最高层宣布设立上交所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际上是把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这两大任务赋予了上海。此举将有利于上海集聚科创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加强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借助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企业提供服务平台。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仍在东部,经济体量大、集聚和辐射力强的当数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作为贯通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区域,有利于中国的东部经济与中西部经济协同发展。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实属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然,上海的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显而易见。首先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偏低,不足深圳的一半;其次,在严格限制超大城市人口流入的政策下,过去三年来上海常住人口净减少,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压力;第三是受传统经济结构、人口相对老龄化影响,与深圳等年轻的移民城市相比,行政力量偏强、社会活力不是太足;第四,经济结构中民营企业比重偏低,体制机制创新动力也有所欠缺。

因此,尽管上海在全国的区位优势和龙头作用非常明显,但在经济减速、存量经济主导的大趋势下,不进则退。

免责声明(滚动阅读)

46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未来中国经济的重心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16357.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2月26日SMM基本金属现货交易日评

下一篇:【SMM数据】中国不锈钢进出口数据—1月净出口量同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