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库存创纪录,中美谈判达成共识,大豆“渐欲迷人眼”,内外盘走势大猜想!
2019-03-11 18:00:10|期货日报|期货
上周五(3月8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当月的世界农产品供需展望报告。在USDA3月供需报告发布之前,市场的关注点集中在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与前景、南美大豆丰产情况下美国对华出口大
上周五(3月8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当月的世界农产品供需展望报告。在USDA3月供需报告发布之前,市场的关注点集中在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与前景、南美大豆丰产情况下美国对华出口大豆的潜力是否会被压制等。3月供需报告发布之后将如何影响内外盘走势呢?
美农业部3月供需报告详情
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公布的3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8/2019年度大豆单产预估、收割面积、产量预估均持平于2月预估,分别为51.6蒲式耳/英亩、8810万英亩、45.44亿蒲式耳,大豆年末库存预估为9.00亿蒲式耳,相较2月略下调。与2017/2018年度3月供需报告同期相比,大豆单产预估与产量预估都有上浮,收割面积下降约1.6%。年末库存预估变化较大,比2017/2018年度几乎翻倍。
USDA3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8/2019年度大豆出口预估为18.75亿蒲式耳,持平于2月预估;与2017/2018年度大豆出口预估的21.29亿蒲式耳相比有所减少。美国2018/2019年度大豆压榨量预估为21.00亿蒲式耳,比2月预估的20.90亿蒲式耳略有上调;2017/2018年度大豆压榨量预估为20.55亿蒲式耳。
鲁证期货研究所植物油首席分析师史恒昱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从USDA3月供需报告数据来看,小麦和大豆2018/2019市场年度平衡表的数据较上月报告的调整幅度很小,且与报告前市场预估区间的均值非常接近,数据温和中性。玉米的期末库存上调幅度较大,比上月报告上调了1亿蒲,达到了报告前市场预估区间均值上沿。
从上表不难看出,在国际平衡表中,本月报告中当前年度南美大豆和玉米产量的调整幅度都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大豆本身的数据非常温和,但报告发布当日,CBOT大豆主力合约ZSK9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82%至895美分,跌破了900美分的整数关口。”对此,史恒昱认为,现在正处于下一年度美豆播种面积有待确定、以及南美大豆供给压力刚刚开始兑现的时期,短期内,市场上缺乏新的炒作题材。美国国内创纪录的结转库存是压制价格下行的主要推手。
事实上,报告发布当日的CBOT大豆期价没能逃过往年跌多涨少的规律。据天下粮仓的统计显示,在USDA3月供需报告公布当天,芝商所旗下CBOT大豆期价(代码:ZS)在过去10年间有7年下跌,3年上涨,下跌概率70%;报告后的一周(包括报告公布当天),CBOT大豆期价在过去10年中同样也是有7年下跌,3年上涨,下跌概率为70%。也就是说从往年规律来看,USDA3月供需报告后芝商所旗下CBOT大豆期价跌多涨少。
未来CBOT大豆期价走势猜想
“本月报告中,2018/2019市场年度中美国大豆平衡表的库存消费比为22%。为了剔除外围市场的影响,我们使用CBOT大豆11月合约的价格/国际大宗商品指数这一指标来描述CBOT大豆的价格水平。可以发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CBOT大豆在8月末(市场年度的结尾)的价格水平与美国大豆平衡表的库存消费比都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史恒昱说。
目前,CBOT大豆11月合约的价格在930美分,如果到2019年8月底时价格还停留在这一水平,在当前创历史纪录的极高的库存消费比之下,看起来似乎并不合理。
“我们预测,在南美大豆上市后,如果物流不出现太大的问题,CBOT大豆11月合约价格将跌向850美分附近,距离目前的价格还有一定的距离。”史恒昱表示。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利多CBOT大豆
2018年10月份以后,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表现出缓和的迹象。中国需求是美国大豆出口需求的救命稻草,也是阻止行情快速下跌的关键支撑。然而,随着时间进入3月份,南美大豆陆续上市,留给美豆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本周六(3月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就“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相关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中美贸易摩擦,相互增加关税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中美已经举行三次高级别磋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美两国元首已经达成重要共识,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就是要全部取消加征的关税。
“这个重要的消息对于CBOT大豆来说是重要的利多。但是利多兑现以后,是否会出现多头回补的行情,非常难说。”史恒昱说。
在史恒昱看来,对于国内期货市场而言,本月USDA的直接影响将同样非常有限。而周末我国商务部高官的表态,尽管是大势所趋,但仍可能对豆粕盘面形成短期的冲击。
“不容忽视的是,近期生猪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尽管在目前的存栏量上并没有起色,疫情对远期蛋白需求的影响的判断也并没有改变,但由于蛋白价格已经连续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猪价的上涨还是为盘面豆粕的多头提供了信心。”史恒昱表示。
油脂方面,近期菜油的表现有目共睹、无须赘述。然而4月份以后在进口大豆到港和开机率上升的预期下,豆油的压力将大大增加。
“油脂定价的核心还在棕榈油产地上。本月美国农业部并没有调整当前年度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产量,仍然分别维持之前2050万吨和4150万吨的预估数字。但从目前马来西亚的产量表现以及船运机构的出口数据上来看,今年4、5月份以后,马来西亚的库存压力将较去年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这对5月合约以及后期9月合约棕榈油的CNF进口利润、豆棕价差和油脂的价格重心,都将形成重要的影响。”史恒昱对记者说。
总的来说,本月WASDE的数据本身非常温和。数据兑现后,市场的关注将更多地回到国内市场当前的供需上。
玉米期末库存上调幅度较大
USDA3月供需报告中,玉米的期末库存上调幅度较大,比上月报告上调了1亿蒲,达到了报告前市场预估区间均值上沿。
“这无疑利空CBOT玉米价格。但对于国内玉米价格来说,目前来看影响不是很大。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中美贸易谈判的政策性因素。”鲁证期货分析师蒋博恒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现在中国对美国进口玉米量其实不大,因为中国是配额制,720万吨的进口配额中从美国进口的量大概在300万—400万吨。从数据上看,美国的玉米库存压力很大,因此美国很希望中国将玉米的配额放开。“如果配额放开,那么将对国内玉米价格造成较大的影响。这是个不确定的潜在利空因素。”蒋博恒说。
据了解,自2004年起我国就实施了玉米进口配额制,每年720万吨,其中国营比例占60%。去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9年玉米进口配额仍是720万吨,国营比例仍为60%。配额内关税1%,配额外进口关税65%。
但是,去年年底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曾发布《关于2019年进出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2019年我国玉米、稻谷、小麦等主粮品种进口仍实施配额管理。后续如何,仍需要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程。
本文标题:结转库存创纪录,中美谈判达成共识,大豆“渐欲迷人眼”,内外盘走势大猜想!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20130.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0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2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6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5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59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