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 > 中钢协:国外疫情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影响将在二季度集中显现

中钢协:国外疫情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影响将在二季度集中显现

全文导读

4月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举行2020年一季度信息发布会,分析了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做了安排。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国内市场需求将逐步恢复。当前,我国本土疫情

4月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举行2020年一季度信息发布会,分析了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对下一阶段重工作做了安排。

宏观政策更加积极,国内市场需求将逐步恢复。当前,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随着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国家对冲疫情影响的宏观政策力度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深化,“六稳”“六保”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将为钢铁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大幅下滑。考虑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下降3%,比今年1月份预测的增长3.3%下降6.3个百分点。国外疫情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影响将在二季度集中显现,尤其是制造业用钢面临再次下降的风险。

总的来看,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但疫情冲击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的韧性。随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主要用钢行业将加速复工复产,国内钢材需求逐步恢复,预计二季度环比将明显增长。

一季度的行业运行情况表明,钢铁行业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有能力抵抗目前出现的风险。下一阶段,钢铁行业要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防控战果,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战时状态,不麻痹、不松懈,慎终如始地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切实增强信心,充分利用我们制度有优势、政策有空间、市场有潜力、产业有基础、投资有方向、改革有目标的有利条件,抓住战略机遇,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统筹推进疫情应对和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地维护市场稳定。维护市场稳定是钢铁行业共同的愿望。一方面,呼吁钢铁企业要对市场形势保持清醒认识,加强行业自律,按需组织生产,形成维护市场稳定的合力;另一方面,加强与上下游行业沟通,秉持互利共赢、相互支持的理念,加强产业链协同,共同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铁矿石和钢铁市场秩序。

第二,毫不动摇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近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但钢铁去产能成果尚不牢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仍十分紧迫。要持续保持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新增产能行为的高压态势,积极配合开展举报核查工作。科学决策投资方向,防止盲目大举新建钢铁产能,警惕再次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风险。

第三,持之以恒地开展对标挖潜工作。面对需求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压力,钢铁企业应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变压力为动力,通过规范管理、系统优化深挖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运行效率。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并高质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努力。抓住国家加快以5G大数据中心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推进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形成钢铁智能制造新业态,培育钢铁工业发展新动能。

第五,有条不紊地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钢铁行业要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构建分工协作、有效竞争、共同发展的创新格局,注重提高协同应对市场危机的能力,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促进国际间产能、技术、节能环保以及管理等合作和进步。

第六,集中精准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瞄准关键短板发力,加大投入、啃“硬骨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和产品。配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强化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和前沿性、共性技术研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技术的扩散功能,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出。

74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中钢协:国外疫情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影响将在二季度集中显现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92433.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布伦特原油扩大跌幅 一度跌破16美元每桶

下一篇:生猪生产形势如何?猪价怎样走 本轮猪周期高点何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