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持续加码外资看好中国经济 脱钩论不攻自破
2020-07-07 08:20:05|新浪财经综合|外汇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阴霾中的一大亮点。国际机构纷纷给予积极评价,外商则用一个个投资项目表达了对中国经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阴霾中的一大亮点。国际机构纷纷给予积极评价,外商则用一个个投资项目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中国资本市场和资产也受到追捧。种种事实面前,“脱钩论”“撤资论”等谬论正不攻自破。
国际机构一致看好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对中国经济前景持乐观预期已成为国际组织的共识。
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全球经济展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或将使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预计全球经济今年收缩5.2%,不过中国经济将保持增长态势。世界银行前景预测局局长阿伊汉·高斯认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对于世界经济的恢复有溢出效应,政策的持续开放和技术的创新将在后疫情时代推动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他预计中国今年将用1%的增速带动亚太区域经济增长0.5%。
持有类似看法的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6月2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将是唯一在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市场研究机构也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瑞银认为,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支持政策将逐步发挥更大的效应,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好转。汇丰环球研究分析称,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承诺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都有利于外资增加在华投资。近日,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了2020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八,位居所有发展中国家之首,同时也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前十大目的地中唯一的新兴市场国家。
投资项目展现外商信心
外商也普遍对中国经济持有信心,他们表达信心的方式则是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资。
4月22日,国际石化巨头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开工,这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0亿美元。面对疫情和极不稳定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埃克森美孚逆势而上,大举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显示了对中国市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埃克森美孚是外商在中国加大投资的缩影。仅看5月中旬:5月17日,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和中国海油合作的三期乙烯项目在广州、北京、荷兰海牙三地举行“云签约”仪式,总投资达到56亿美元;5月19日,泰国天丝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对在华业务进行一系列投资,总额达10.6亿元,包括在中国设立新的代表处、组建本土团队、在北京怀柔扩建新的生产基地等;同样在5月19日,霍尼韦尔将其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落户在刚刚从疫情中“复苏”的武汉,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张宇峰坚信,“武汉是霍尼韦尔最好的选择”。
外商“真金白银”的投资,汇聚成了这样一组数字: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551.8亿元,单看5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86.3亿元,同比增长7.5%。
一个个投资项目背后,包含着外商对中国市场稳定其全球业绩、抵御疫情冲击影响的热切期待。康宁大中华区总裁兼总经理李放表示,康宁公司今年重大的投资项目都在中国,通过领先产品和创新技术,加上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及客户协作,康宁有信心让中国市场成为公司全球业绩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资产受追捧
外资看好中国经济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大力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资产。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稳健,A股市场和明晟中国指数目前领先于全球其他主要股市,这是非常好的指标,建议全球投资者未来6至12个月增持中国市场的股票。
6月19日收盘后,富时罗素对A股第一阶段最后一个批次的纳入如期生效,A股在富时罗素指数中的纳入因子由17.5%提升至25%。三大国际指数首轮“纳A竞赛”暂告一段落。
市场人士认为,虽然未来国际指数扩容暂缓,但外资入场步伐不会因此而停止。未来一段时间,A股作为全球少有的高性价比资产,仍是全球投资者重点追逐的领域。4月以来,北向资金已连续实现资金净流入。除股票市场外,我国债券市场也已被纳入彭博巴克莱等主流国际指数。数据显示,近年来,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正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长。
在海外资本市场,一批“中概股”也备受追捧。在美国,疫情期间股价大幅上涨的除了美国科技企业股票之外,也有不少中概股。京东、网易、拼多多、哔哩哔哩等中概股涨幅相当可观。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远没有饱和,孕育着许多投资机会,从全球范围内看,中概股的成长性具有较强的稀缺性。
“脱钩论”“撤资论”不攻自破
外资积极加码中国市场,让一些西方政客炒作的“外资撤离中国”“中美经济脱钩”等谬论不攻自破。
6月21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全球咨询公司荣鼎咨询的最新报告显示,过去18个月,外企对中企的并购交易达到10年来前所未见的规模,这与美国政客在疫情期间宣称的“脱钩论”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奥迈企业咨询公司总经理里姆认为,从商业角度来看,企业在疫情过后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十分重要,“中国市场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提供几乎所有原料来源……中国的劳动力成熟度和人才储备也非常有竞争力”。
德国媒体一篇名为《疫情过后,中国还会是世界工厂吗?》的报道称,未来,外企依然会普遍选择留在中国,因为它们无法舍弃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此外,其他国家在技术工人、基础设施和原材料等方面无法像中国一样满足企业的需求。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莫里斯·科恩直言:“我不认为中国作为制造业主要供应商的地位会改变。也许某些行业会有变化,但总体来说,不会出现结构性改变。”
针对一些“日企撤出中国”的市场猜测,5月2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称,日企不会轻易或难以离开中国。报道认为,中日两国企业在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降低成本上是共存共荣的互补关系。对日企而言,中国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和丰富的技术工人,难以被其他市场取代。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waihui/103336.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0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2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6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5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59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