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信号:征信、评级、清算等准入限制将大幅放宽
2019-03-29 08:20:07|21世纪经济报道|债券
金融业开放的博鳌信号: 征信、评级、清算等准入限制 将大幅放宽
本报记者王晓海南博鳌报道
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推进。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
金融业开放的博鳌信号: 征信、评级、清算等准入限制 将大幅放宽
本报记者王晓海南博鳌报道
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推进。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开幕式作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这再次展现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决心,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对外开放加速推进的基础上,李克强就征信、信用评级服务、银行卡清算等多项金融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作出承诺。
过去一年,外资金融机构设立不断加速:瑞银证券成首家外资控股券商,安联(中国)保险成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美国标普公司首次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美国运通在中国筹备银行卡清算机构申请获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按照国际标准对外开放也不断取得进展。
博鳌亚洲论坛内外,讨论金融对外开放无处不在。
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李克强在本次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对外资全面放开市场准入正在加快推进,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大幅扩大,对外资证券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业务范围不再单独设限,征信、信用评级服务、银行卡清算和非银行支付的准入限制大幅放宽。我们将进一步便利外商投资企业举办创业投资、设立投资性公司,完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并购境内企业的相关规定。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完善相关政策,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和交易中国债券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过去一年,金融业对外开放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在北京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设立全资子公司获得央行营管部备案,并可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荷兰安智银行(INGBankN.V.)拟与北京银行合作成立首家外资控股合资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一家外资支付巨头也正在向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独家报道,万事达卡与网联清算公司合作,成立人民币银行卡清算机构。3月6日,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赵鹞表示,支付和清算已经是金融乃至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实质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金融市场开放领域,A股相继纳入MSCI指数、富时罗素指数体系。彭博还确认将于2019年4月起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央行统计显示,2018年,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增加近6000亿元,目前总量达到约1.8万亿元。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表明,哪些领域更开放,哪些领域的效率和竞争力就更强。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BillWinters)在3月2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专访时表示,中国国内的市场确实非常大,但国外的市场也非常可观,要进一步让中国企业很好地获得国外市场的机会,中国就必须也要保持自己市场的开放。“渣打银行在中国开放过程中已经获益良多,我们也坚信未来在中国进一步开放过程中渣打银行将进一步获益。”
央行行长易纲在此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演讲中也再次表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这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开放注重稳定性
易纲称,金融业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但开放过程可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表示,中国的金融开放走了一条与多数国家不同的道路。多数国家都是从本币的国际化开始逐步开放本国的投资市场。而中国先让外资在中国设立金融机构,在股权比例上放开限制。
“这是因为我们对人民币完全可自由交易非常谨慎。我们在彻底开放的过程中是逐步探索、逐步观察来评估风险,是相对谨慎的态度,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开放的趋势不可阻挡。”他说。
温拓思表示,与过去十年、十五年相比,中国拥有了更加健全、稳定、成熟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监管非常严格,中国的金融机构自身也非常强大。
“中国政府在改革和开放上一直保持着同样的方向,而且方向是始终如一的,中国政府开放举措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非常注重安全性、稳定性,这也是我们非常赞赏和同意的。”温拓思表示。
首家外资控股券商瑞银证券总经理钱于军表示,不要对每一项业务都设定单独准入的门槛。“国家应该采取竞争中立,不管是国资、民营还是外资,一视同仁,只要符合这个行业里的法律法规,就可以运营。”
金融领域下一步开放还有哪些期待?
瑞银集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QFII/RQFII机制相较其他投资渠道有独到优势,但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给现有QFII/RQFII投资机制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促进QFII/QFII投资者更有效地进行投资,成为亟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的问题。
(编辑:杨志锦)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25349.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1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2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6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6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59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