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蝴蝶效应:发红包也会收紧流动性——江海证券债市日评2020-1-15

蝴蝶效应:发红包也会收紧流动性——江海证券债市日评2020-1-15

全文导读

发红包后钱去了哪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红包的支付,最终现金都从不同形式的银行存款转变为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微

发红包后钱去了哪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红包的支付,最终现金都从不同形式的银行存款转变为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微信支付的余额只是在之前的某个时已经由银行存款变为了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那么,银行存款转变为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会对流动性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根据现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指的是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过去一直由支付机构全额缴存至支付机构在备付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由此产生的存款利息大多成为了支付机构的利润,并一度成为支付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然而,从本质上来说,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应当归属客户所有,由此产生的利息也理应归属客户,因此自2017年起,央行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管理逐步收紧。

2017年初央行决定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实施集中存管,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其中网络支付业务,A类评级的机构交存比例为12%,银行收单业务A类评级机构10%,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对应为16%。随后,央行办公厅发布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要求2018年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集中交存比例,也就是说在3个月时间内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提高30%。2018年6月29日央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至此,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账户全部实现集中交存,由支付机构合作的商业银行转移至央行。

那么从这个角度理解,大家发红包的过程,表面上是现金从不同形式的银行存款转变为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的过程,但本质上其实是商业银行的现金(基础货币)流向央行的过程,也就是央行回笼基础货币的过程。由此可见,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越多,对基础货币的回笼作用也就越大,对流动性的收紧效果也就越明显。

春节后钱去往哪里?回流银行体系。当然,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不会在移动支付软件中保存大量现金。在春节结束后,有的用户可能会将余额提现至银行卡,那么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变为居民活期存款;有的用户可能会直接用微信支付余额消费,那么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变为企业活期存款;还有的用户可能会用余额申购货币基金,那么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变为非银同业存款。总而言之,除了少量留存在微信支付余额中的现金继续以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的形态存在,对流动性不产生影响外,其余使用方式都会导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重新回流银行体系,也就意味着春节前后回笼到央行的现金(基础货币)重新释放到银行体系,有利于资金面趋于缓和。由此可见,春节前后随着发红包的频率和金额大幅提高,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也将显著上升,这将一定程度上起到收紧流动性的效果,春节过后随着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回流银行体系,也将有利于资金面的缓和。

微信红包会对春节取现带来影响吗?从近几年的M0来看影响并不明显。每年春节前由于老百姓的取现需求大幅上升,都会导致银行体系现金漏出规模大幅增加,带来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显著收紧。那么随着手机支付和微信红包的流行,春节老百姓对现金的需求是否会出现明显下降,使得春节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缺口有所缓和呢?从逻辑上来看,老百姓的取现需求被移动支付取代,似乎确实会导致春节前现金需求的减少和资金缺口的收敛,但从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移动支付对春节取现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从春节时间与2020年接近的2016年(2月7日)、2017年(1月27日)和2019年(2月4日)的情况看,无论是1月的M0环比增量,还是1-2月的M0整体变化趋势,都较为一致,这说明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对春节取现行为的影响目前而言并不明显,移动支付的普及尚不足以缓解春节取现对资金面的收紧效应。这一方面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春节期间的消费和现金需求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通胀的影响。反倒是综合考虑春节取现和微信红包对流动性的影响,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收紧效应实际上在不断加强。

29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蝴蝶效应:发红包也会收紧流动性——江海证券债市日评2020-1-15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77058.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26地计划1月份发行地方债7612亿 逾九成为专项债

下一篇:评论:今年货币政策着眼稳增长 信用环境将逐渐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