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中证报头版:激励与约束并举,用好“抗疫债券”

中证报头版:激励与约束并举,用好“抗疫债券”

全文导读

□本报记者张勤峰
当前“抗疫债券”发行如火如荼,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造血输血、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作用得以展现。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不难预料,“抗疫债券”发行

□本报记者张勤峰

当前“抗疫债券”发行如火如荼,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造血输血、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作用得以展现。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不难预料,“抗疫债券”发行主体将继续扩容、发行规模将继续增加。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政策激励、聚集各方合力,提高“抗疫债券”发行使用效率,也要强化制度约束,防范有人浑水摸鱼,防止资金“跑冒滴漏”,确保资金用好、到位。

当前业内俗称的“抗疫债券”实际有两类:一类是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抗击疫情主题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向疫情防控相关领域提供融资支持。另一类则是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各类信用债券,目前以公司信用类债券为主。

2月5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增发的一批金融债中,1年期债券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贷款投放,成为抗击疫情主题金融债的“开山之作”。同日,珠海华发集团等3家企业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则是首批冠以“疫情防控债”标识的公司信用类债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有4只抗疫主题金融债、25只疫情防控信用债发行,总额近500亿元。

这批“抗疫债券”在发行过程中表现出两大鲜明特:效率高,成本低。前者离不开债券监管部门及承销发行机构的共同推动,后者则得益于各类债券投资者的大力支持。

抗击疫情和企业运转离不开资金支持。疫情发生后财政金融部门迅速响应,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畅通支援抗疫的融资通道。特别是“绿色通道”的开辟大幅提高了相关债券从审批到发行的业务流程效率。相关部门“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展现了政策支撑。以首批3只疫情防控信用债为例,在“绿色通道”支持下,均在48小时内完成发行工作流程,(下转A03版)

24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中证报头版:激励与约束并举,用好“抗疫债券”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81346.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公募基金持仓市值继续提升 节后首批转债一签难求

下一篇:为复工追加“弹药” 年内地方债已发行86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