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中债"疫"观察丨影视传媒行业:下游需求受疫情冲击明显,行业整体信用风险上升

中债"疫"观察丨影视传媒行业:下游需求受疫情冲击明显,行业整体信用风险上升

全文导读

“数”说行业在“非典”时期表现
SARS疫情对影视传媒行业造成较大冲击,2003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电影总票房收入仅2.05亿元,较2002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电影总票房收入4.03亿元近

“数”说行业在“非典”时期表现

SARS疫情对影视传媒行业造成较大冲击,2003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电影总票房收入仅2.05亿元,较2002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电影总票房收入4.03亿元近乎腰斩。

层层递进解析疫情对行业影响程度

本次疫情造成的上半年电影票房损失难以弥补,对院线及电影出品制造方全年营业收入将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中小院线及制作企业面临淘汰,行业整体信用风险上升。

8家发债企业信用品质判断

疫情导致的经营弱化或使其融资环境面临弱化,其中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外部支持,整体流动性压力将更大。根据中债资信梳理,信用风险受疫情影响上升的企业3家。

内容摘要

影视传媒行业下游直接为终端消费者,属于时间消费及可选消费行业,依赖人流线下消费,因此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端。由于疫情影响了观影需求最旺盛的档期之一(春节档),加之疫情结束后居民的回避心理、消费能力受负面影响及闲暇时间压缩等因素,全年观影需求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院线及电影制片方全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但由于场地租金、人员薪酬等刚性支出,及疫情导致的停拍影片投资支出增加,行业资金周转压力明显加大,中小院线及制作企业面临淘汰。行业内发债企业债务于今年集中到期,经营的弱化将影响企业融资环境,且行业内民营企业缺乏外部支持,其短期流动性压力将明显增加,整体信用风险上升。

一、历史数据比较和分析

SARS疫情始于2003年初,持续时间8个月左右,其中爆发期主要在3~5月。从历史数据看,SARS对影视传媒行业造成较大冲击。2002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电影8部,对应票房收入4.03亿元。2003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片数量亦为8部,但对应票房收入仅2.05亿元,较2002年近乎腰斩,其中超过25%的票房收入来自于2003年12月底上映的《手机》。当时身处“非典”疫情重灾区的广州,疫情期间的电影票房相比2002年同期下降了50%。非典疫情结束后的下半年,大量国产电影和外国电影被迫选择集体扎堆上映,但最终票房远低于预期。2003年为电影行业发展初期,2003年票房收入增速受到非典的负面影响。电视剧方面,受SARS影响,原计划2003年4月开机的几个大项目《隋唐英雄传》、《末代皇妃》、《笑定乾坤》都推迟或取消。

二、 本次疫情对行业的影响

影视传媒行业主要满足百姓的精神生活需求,具有时间消费和可选消费的属性,消费主要集中于各大节日及假期,对于错过的需求,弥补需求很低。

从影响逻辑来看,基于行业的时间消费和可选消费属性,疫情对影视传媒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影的需求端。首先,春节档是全年最重要的档期之一,占全年票房的10%左右,而春节当月票房可占全年票房收入的15~20%左右。本次疫情持续期间覆盖了春节假期,疫情期间电影院线全面暂停开放,春节档及情人节档电影全部撤档,将直接影响当年票房收入的15~20%。后续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对观影需求影响的时间越长。

其次,疫情结束影院恢复营业之后,短期内居民的回避心理仍会影响观影需求;加之疫情对多数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会冲击部分居民的消费能力,且部分居民或面临加班赶工导致闲暇时间被压缩,以上均会削弱后续的观影需求。最后,由于全国各省市均受疫情影响,本次疫情对观影需求影响范围较广。因此,本次疫情对电影行业需求的负面影响较大,相比非典时期的负面影响更深远。

对于下游的院线,受全年观影需求下滑的负面影响,全年票房及影院相关服务收入将大幅下降,尤其疫情期间影院的收入被完全切断,但影院商场租金、人工薪酬等成本及资金支出较为刚性,院线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资金周转压力明显加大。近年,全国银屏总数仍持续增加,但单银幕票房产出逐年下滑,院线行业竞争激烈、经营压力持续增大。对于本次疫情,资金实力相对较强的龙头院线公司,短期内尚能支撑;但收入基本来自春节档等热门档期的中小型连锁影院,将面临严峻的资金链问题。此外,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提出成立电影院线必须达到年度票房收入不低于5亿元的门槛,鼓励投资、并购重组。因此,受本次疫情影响,院线将加速整合,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加速淘汰。

对上游的电影出品制作方,其收入主要依赖院线的票房分账收入。受疫情影响院线票房收入大幅下降,电影出品制作方的预期票房分账收入和现金流亦将随之受到较大负面影响。由于春节档撤档的影片在疫情结束后或扎堆上映,则撤档影片及后续定档的影片均面临争抢档期的激烈竞争,宣发成本将随之增加。电影制作方面,由于疫情期间剧组拍摄工作暂停,对于已开机的项目,停拍时间越长,其场地、器材租赁及演职人员成本等的投入越大,加之制作周期延长导致资金成本增加,则当期的资金支出压力增大、后续的项目盈利空间压缩,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综上,疫情对院线及电影出品制作方均形成较大负面冲击。

对于电视剧行业,由于其下游主要为电视台及网络平台,需求受疫情的负面影响较小。影视作品的制作同电影制作一样,均面临已开机项目支出刚性、投入成本增加的问题,资金支出压力增加、项目投资收益率下降。整体看,短期疫情对电视剧制作行业影响相对较小,但若疫情影响时间过长导致电视剧拍摄进度受到明显影响,未来行业供需失衡的关系有望小幅改善,行业内中小企业面临淘汰,而存货量充足且资本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长期竞争力将得以保持。

从影响程度来看,若疫情于3~4月全面结束,参考非典的抗疫周期,未来3~6个月电影上映将持续受到影响。即使新片上映,仍需关注电影改档上映效果及对同期影片的挤出效应等变化。考虑全年观影需求的下滑,本次疫情造成的上半年电影票房损失难以弥补,对院线及电影出品制造方全年营业收入将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由于刚性支出的持续,疫情对影视传媒行业的现金流形成较大负面影响,中小院线及制作企业面临淘汰,行业整体信用风险上升。

三、行业信用风险变动情况

影视传媒行业受本次疫情负面影响较大,行业景气度将明显下滑。从行业发债企业情况来看,2020年是行业债券到期的高峰,在疫情冲击下,行业流动性压力剧增。行业内发债企业中,目前有存续债券的共8家,其中地方国有企业4家,民营企业4家,普遍流动性趋紧。疫情导致的经营弱化或使其融资环境面临弱化,其中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外部支持,整体流动性压力将更大。根据中债资信梳理,信用风险受疫情影响上升的企业3家。

30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中债"疫"观察丨影视传媒行业:下游需求受疫情冲击明显,行业整体信用风险上升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84758.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中债"疫"观察丨建筑行业:受疫情负面影响一般,不同类型建筑企业存在分化

下一篇:发起机构:未能按期足额支付"18北大科技ABN001优先级"回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