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国內豆粕市场热点展望及分析
2019-12-26 17:40:04|新浪财经综合|期货
2019年对于豆粕基本面而言可以说是多重矛盾频发的一年,贸易纷争不断反复、美豆因春播进度而减产、国内非洲猪瘟进一步发酵等因素交织,价格形成间的博弈愈加激烈,回顾其2019年
2019年对于豆粕基本面而言可以说是多重矛盾频发的一年,贸易纷争不断反复、美豆因春播进度而减产、国内非洲猪瘟进一步发酵等因素交织,价格形成间的博弈愈加激烈,回顾其2019年全年的价格走势,在美国大豆减产、国内禽料消费替代和生猪存栏逐步企稳的供需共振之下,豆粕价格长期趋势向好,这一判断在期货价格上的反应也得到了很好地印证,值此跨年之际展望2020年,笔者特对新年度豆粕市场可能演绎的热点话题进行了盘点分析,以期共话豆粕价格的后市蓝图。
热点之一:贸易交锋改变大豆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作为全球大豆的第一大进口国,每年对于大豆的进口需求量庞大,其中主要的进口来源国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此三者也为全球大豆的主要出口国。曾经美国是中国大豆进口的第一来源国,但随着巴西种植技术的加强和产量的增加,物廉价美的巴西大豆在我国的进口占比中逐渐增加,并于2017年首次超过美国,占比达到53.34%。贸易摩擦兴起之后,中国宣布对美国大豆加征税,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进一步萎缩,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3285万吨,占比34.4%,进口巴西大豆5093万吨,占比53.34%,2019年1-9月进口美国大豆1022万吨,占比15.8%,进口巴西大豆4519万吨,占比70%,两国交锋的时代背景使得全球大豆的贸易流向出现明显改变。
同时,对比2018年和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占比可以发现,贸易摩擦的兴起使得中国认识到并开始采取措施解决在大豆领域的进口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并借助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政策,开始逐步拓宽大豆进口来源。一方面,鼓励国内大豆种植,经过扩种预计2019年的国产大豆产量或将达到1700万吨,另一方面开始逐步增加一带一路国家的粮油进口量,降低东南亚五国的大豆进口税,扩大俄罗斯的大豆进口量,并放开对阿根廷豆粕的进口限制,这些措施都明显释放了中国政府正积极寻求更多蛋白来源的信号。两国之间的交锋将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贸易领域的纷争只是最前沿的表征,当前双方和谈已取得首个阶段性的协议,但随着谈判逐步进入深水区,其复杂性和对核心利益的深入接触愈将加大谈判的难度,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之下在大豆进口领域的趋势性变化仍将延续。
热点之二:全球大豆供应格局转向紧平衡
近三年来,全球大豆价格和国内豆粕价格一直处于相对低位,这主要是由于南北美大豆连续的丰产周期和种植技术的进步而使得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维持高位水平,但随着阿根廷大豆因遭遇拉尼娜天气而减产,本季美国大豆又因春播时遭遇强降雨而超预期减产,2019/20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首次出现下降。在全球大豆产量开始下降的同时,全球大豆的消费量仍处于增长之中,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估,2019/20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38亿吨,同比减少1980万吨,而全球大豆的需求量则增加697万吨至3.52亿吨,期末库存同比下调1466万吨至9521万吨,这也是全球大豆七年来首次出现产不足需的情况,供需格局正由宽松转向紧平衡。
热点之三:强厄尔尼诺气候带来潜在天气升水
自2018年以来阿根廷和美国大豆相继减产,且不论这是不是全球大豆减产周期的开端,但两大主产区的减产已然使得全球大豆的库存和库存消费比转向下行,全球大豆供需格局正由宽松转向紧平衡。在这两大主产区的减产成因中天气成为助推的主要动力,无论是2018年年初的拉尼娜现象还是今年的厄尔尼诺天气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天气升水的持续注入对豆粕乃至整个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而从近两年的气象监测来看,天气变化的不稳定性正在上升,极端天气的影响强度有所提高,据11月5日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冬季(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或将再度遭遇强厄尔尼诺的影响,暖冬概率大幅增加。同时,赤道地区的干旱情况也正在引发人们的担忧,海洋高压的上升或将在明年夏季形成强度更高、危险性更大的“超强台风”。在此影响之下,南美大豆播种季节的干旱天气以及夏季的强降雨影响都将引发市场的关注,二者变化莫测的复杂天气模式正持续为价格注入升水,支撑效应或将在后期转为拉动效应。
热点之四:生猪存栏逐渐企稳支撑饲料需求
自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辽宁沈阳爆发以来,迄今已一年有余,此一年间全国生猪存栏量预计下降40%-50%,但与此同时,不断推升的养殖利润也在吸引着下游补栏,目前生猪存栏已经有企稳迹象,能繁母猪存栏量则止降企稳。从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疫情的控制经验来看,其生猪存栏量仅在爆发首年出现小幅下降,其能繁母猪存栏量仅在爆发次年下降3%,此后均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猪肉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2007-2018年)为7%,由此可见,尽管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疫苗可控,但在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下,并不会对生猪存栏的有效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
国内当前的生猪存栏持续下降主要源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非瘟疫情爆发初期的防控不到位,从而导致疫情的大面积爆发和大规模的生猪扑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前期人们的心理恐慌情绪而使得散养户大量退出市场。就当前来看,虽然疫苗仍在研制之中,但生物安全防控手段已证实可以有效预防疫情发生,政府也自2019年8月起开始全面放开生猪禁养政策,大力保证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根据复养节点和生猪养殖周期来看,预计第一批复养的生猪将于2020年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初投入市场,而一季度和二季度将是饲料需求开始增长的供应期,基于生猪补栏回升和其他饲料需求稳定的预期,2020年度的豆粕消费量预计将增长2%左右。
整体来看,贸易和谈进展和非洲猪瘟的影响仍将是贯穿全年主旋律的两大影响因素,但与前期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两大因素的阶段性拐点也逐步临近。2020年恰逢美国的大选年,双方的关系可能得到边际性改善,但长期交锋格局不改,中国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大豆进口来源的政策初衷不变,而下游因非洲猪瘟所带来的恐慌情绪正逐级消减,高利润和宽政策吸引着复养和补栏,饲料需求或将于2020年一、二季度开始出现增长。同时,南美大豆种植期的天气升水仍值得关注,强厄尔尼诺气候不仅带来赤道地区的干旱威胁,也可能带来夏季高温多雨天气,新季南北美大豆的种植可能会受到影响。笔者认为在供需两端逐步形成共振的影响下,2020年国內豆粕价格的长期趋势向好,建议投资者以逢低做多豆粕为主,当前期货05主力合约可在2750一线配置仓位,结构型投资者可以考虑长线做多豆粕,短期节奏中适配油脂或远期合约来规避豆粕价格的节奏性回调影响。(农产品期货网特约分析师——李文婷,转载请注明来源)、
注:本文有删节
本文标题:新年度国內豆粕市场热点展望及分析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qihuo/73564.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阅读
-
富时a50是些什么股票 最新指数成分股名单一览
2020-12-05| 161 -
朗新发债什么时候上市 新债申购代码:370682
2020-12-05| 152 -
近期龙头股热点股有哪些 这两只个股登上龙虎榜
2020-12-05| 142 -
这则震撼的消息传来 金融股又有大利好
2020-12-05| 126 -
1000新债中签能赚多少 投资者如何提高中签率?
2020-12-05| 169 -
中芯国际是哪国的 公司最新股价是多少?
2020-12-05| 134 -
消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这些上市公司关注度较高
2020-12-05| 166 -
最“差”基金:东吴行业轮动十年仍亏 曾为明星基金规模达到31亿
2020-12-05| 159 -
止盈止损什么意思 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04| 147 -
期货投资策略 相关的知识很少人会知道
2020-12-04|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