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债券 > 2019年债券违约潮继续 从民企蔓延至地方国企

2019年债券违约潮继续 从民企蔓延至地方国企

全文导读

2018年的民企债务违约潮延续至今,2019年以来已有15家民企的19笔债务违约。青海省投成为20多年来首家海外债券违约的国有企业
肇始于2018年初的民企债务违约潮,延续至2019年,

2018年的民企债务违约潮延续至今,2019年以来已有15家民企的19笔债务违约。青海省投成为20多年来首家海外债券违约的国有企业

肇始于2018年初的民企债务违约潮,延续至2019年,如今还蔓延至地方国企。2019年2月22日,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青海省投),由于未能按期支付规模3亿美元、2020年到期的海外债券共计1087.50万美元的利息,成为20多年来首家海外债券违约的国有企业。

而在2月25日,青海省投发行的规模为2000万元的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8青投PPN001”,由于“技术原因”未能在到期之日按时兑付,几个小时后,于当日19时左右完成了2140万元本息支付。(详见财新网报道:“技术性违约”几小时后 青海省投PPN兑付本息)

同花顺数据,2019年以来,民营企业已有19笔债券构成违约,涉及15家公司,其中6家为上市公司。原本的明星上市公司康得新,在1月15日至2月15日有三笔债券构成违约,违约总金额达16亿元。

以2018年3月神雾环保(300156.SZ)、富贵鸟(01819.HK)、ST中安(600654.SH)、凯迪生态(000939.SZ,目前是*ST凯迪)及其大股东阳光凯迪新能源债券相继违约发端,知名民企债券违约引发市场关注。2018年全年共有16家上市公司发生债券违约。

其中,永泰能源(600157.SH)是债券违约次数最多、涉及金额最大的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永泰能源共违约14次,违约总金额162.70亿元,发行总规模179亿元。最新一次违约发生在2019年1月22日,其短期融资券“18永泰能源CP001”因“发行人流动性紧张”无法按期兑付违约。

“18永泰能源CP001”规模为10亿元,票面利率7%,主承销商为光大银行。事实上,由于附有交叉违约条款,从2018年7月永泰能源第一笔债券违约起,该笔债券就已经加速到期构成违约了。(详见财新网报道:永泰能源再违约 公司称将无法掌握资金使用)

除了上市民企,非上市公司中上海华信债券违约规模较大。2018年5月起至2019年2月12日,共计违约15次,总金额达205亿元。新光控股、华阳经贸、洛娃科技三家民企违约总金额也位居前列,分别违约8次、6次、5次,违约总金额分别为85.40亿元、60.50亿元、39.80亿元。(详见财新网报道:华信公司债现实质性违约 百亿债券将年内到期)

债券违约对多家公司的融资、运营产生影响。*ST凯迪、金鸿控股(000669.SZ)、富贵鸟等多家民企主体或相关债项信用等级被降至最低级C级。华阳经贸、盛运环保(300090.SZ)、利源精制(002501.SZ)等公司被起诉。

2018年6月,*ST凯迪董事长辞职;同年11月、12月*ST保千(600074.SH)董事长、总裁相继辞职;2019年2月ST康得新(002450.SZ)董事长辞职。债券违约更是直接导致中弘股份最终退市

面对债券违约潮,涉事民企也运用各种措施过难关。金立和神雾环保选择上调票面利率,但投资者仍然选择回售。永泰能源和ST康得新实际控制人个人承担担保责任,雏鹰农牧(002477.SZ)则提出了“火腿偿债”方案,调整债务支付方式,采用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偿还债务。

中民投和丰盛集团也不能完全置身债务违约潮之外。2018年12月26日,丰盛集团曾告知投资者,信托和贷款产品逾期,同时提示有面临交叉违约的风险,12月28日,丰盛集团表示已陆续偿还了全部应付款项。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民投相关债券进入密集还款期,2019年其在境内债券市场共有17只债券到期,1月下旬以来,“17中民G1”的价格波动较大,“17中民G1”2月11日价格下跌27.85%,中民投不得不出售核心资产和自身股权“断臂求生”

263
分享一下
返回首页»

本文标题:2019年债券违约潮继续 从民企蔓延至地方国企

本文链接:http://www.aateda.com/zhaiquan/17910.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泰达网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谨防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票据套利将受到严监管 结构性存款收益率降至4.21%

下一篇:至暗时刻:巨额债券违约后 丹东港又因失信成老赖